中醫博士 陳曉明


 


脾系病


一. 胃痛

  胃痛是由於胃氣阻滯、胃絡瘀阻、胃失所養、不通則痛,所導致的以上腹胃脘部發生疼痛為主症的一種脾胃腸病證。胃痛,又稱「胃脘痛」。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胃脘處,俗稱心窩部。其疼痛的性質表現為脹痛、隱痛、刺痛、灼痛、悶痛、絞痛等,常因病因、病機的不同而異,其中尤以脹痛、隱痛、刺痛常見。可有壓痛,按之其痛或增或減,但無反跳痛。其痛有呈持續性者,也有時作時止者。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飲食失節、情志不舒、勞累等誘因而發作或加重。本病證常伴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吞酸嘈雜等症狀。

診斷

1. 上腹胃脘部疼痛及壓痛。
2. 常伴有食慾不振、胃脘痞悶脹滿、噁心嘔吐、吞酸嘈雜等胃氣失和的症狀。
3. 發病常由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勞累、受寒等誘因引起。
4. 上消化道X線鋇餐透視、纖維胃鏡及病理組織學等檢查,查見胃、十二指腸黏膜炎症、潰瘍等病變,有助於診斷。

鑒別診斷

1. 痞滿:胃痛與痞滿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脹滿,痞滿時有隱痛,應加以鑒別。胃痛以疼痛為主,痞滿以痞塞滿悶為主;胃痛者胃脘部常伴有壓痛,痞滿者則無壓痛。
2. 心痛:胃處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心與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響及心,表現為連胸與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與真心痛之間發生混淆。胃痛多發生於青壯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對較低,疼痛性質多為脹痛、隱痛,痛勢一般不劇,其痛與飲食關係密切,常伴有吞酸、噯氣、噁心嘔吐等胃腸病症狀,且透過纖維胃鏡及疸理組織學等進行胃的檢查時能察覺異常;心痛多發生於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對較高,疼痛性質多為刺痛、絞痛,有時劇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陰循行部位,痛勢較急,飲食方面一般只與飲酒飽食關係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氣、汗出、脈結代等心臟病症狀,心電圖等心臟檢查異常。
3. 脅痛:肝臟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撐連考脅而痛,膽病的疼痛有時會發生在心窩部附近,胃痛與脅痛有時也易混淆,應予鑒別。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噁心、噯氣、吞酸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症狀;而脅痛部位在上腹兩側脅肋部,常伴噁心、口苦等肝膽病症狀。
4. 腹痛:胃處腹中,與腸相連,從大範圍看腹痛與胃痛均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症狀,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症狀,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與腹痛相鑒別。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對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對較低。胃痛常伴有脘悶、噯氣、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脹、矢氣、大便性狀改變等腹疾症狀。
餈諯f要點:胃脘當心而痛。

辨治

1. 症狀:胃痛暴作,甚則拘急作痛,得熱痛減,遘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
餈踼珥n點:胃脘拘急作痛,遇寒痛增。 ─ 寒邪客胃
方藥:【理中湯】合【良附丸】加減
組成:炒白朮3錢、黨參3錢、乾薑3錢、炙甘草3錢、高良薑2錢、制香附5錢、丁香1錢、桂枝3錢、木香2錢、戶刀豆5錢。

2. 症狀:暴飲暴食後,胃脘疼痛,脹滿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噯腐吞西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後痛減,不思飲食或厭食,大便不爽,得矢氣及便後稍舒,舌苔厚膩,脈滑有力。餈踼珥n點:胃脘脹滿疼痛,得食更甚,噯腐吞酸。 ─ 飲食停滯
方藥:【保和丸】加減
組成:炒山楂3錢、炒神麴3錢、炒菜菔子5錢、陳皮3錢、檳榔3錢、獨腳金3錢、炒麥芽3錢、布渣葉5錢、厚朴3錢。

3. 症狀:胃脘脹滿,攻撐作痛,脘痛連脅,胸悶噯氣,喜長嘆息,大便不暢,得噯氣、矢氣則舒,遇煩惱鬱怒則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脈弦。
餈踼珥n點:胃脘脹滿,脘痛連脅,遇煩惱鬱怒則痛甚。 ─ 肝氣犯胃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
組成:柴胡3錢、白芍泗7、川芎3錢、制香附5錢、陳皮2錢、枳穀3錢、甘草3錢、炒九香蟲3錢、青皮2錢、鬱金5錢、沉香3錢、綠萼汴`梅2錢。

4. 症狀:胃脘灼痛,痛勢急迫,喜冷惡熱,得涼則舒,心煩易怒,泛酸嘈雜,口乾口苦,舌紅少苔,脈弦數。
餈踼珥n點:胃脘灼痛,泛酸嘈雜,口乾口苦。 ─ 肝胃鬱熱
方藥:【清肝寧胃湯】加減
組成:醋炒柴胡3錢、黃連2錢、土炒白朮3錢、枳實3錢、厚朴3錢、黃芩3錢、鬱金3錢、木香3錢、山梔子3錢、浙貝母3錢、炒九香蟲3錢、三叉苦3錢、炙甘草3錢。

5. 症狀:胃脘疼痛,痛如針刺戶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食後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柴暗或有瘀斑,脈澀。
餈踼珥n點:胃脘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按痛。 ─ 瘀血停滯
方藥:【血府逐瘀湯】合【丹參飲】加減
組成:當歸3錢、生地黃泗7、桃仁3錢、紅花3錢、枳穀3錢、赤芍3錢、柴胡3錢、甘草3錢、桔梗3錢、川芎3錢、川牛膝3錢、丹參3錢、檀香3錢(後下)、砂仁3錢、醋延胡索3錢、三七粉1錢(沖)。

6. 症狀:胃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口乾口苦,渴不欲飲,口甜黏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嚨噁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餈踼珥n點:胃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口甜黏濁。 ─ 脾胃濕熱
方藥:【四黃瀉心湯】
組成:黃連3錢、黃芩3錢、大黃3錢、田基黃5錢、藿香3錢、佩蘭3錢、石斛3錢、滑石6錢、通草2錢、三叉苦3錢。

7. 症狀:胃脘隱隱灼痛,似飢而不飲食,口燥咽乾,口渴思飲,消瘦乏力,大便乾結,舌紅少津或光剝無苦,脈細數。
餈踼珥n點:胃脘隱隱灼痛,似飢而不飲食,口燥咽乾。 ─ 胃陰虧虛
方藥:【一貫煎】合【沙參麥冬湯】加減
組成:當歸3錢、生地黃3錢、枸杞子3錢、川棟子3錢、北沙參3錢、玉竹3錢、生甘草2錢、桑葉3錢、麥冬3錢、扁豆3錢、花粉3錢、烏梅3錢、木瓜3錢。

8. 症狀: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餈踼珥n點:胃痛隱隱,喜溫喜按。 ─ 脾胃虛寒
方藥:【小建中湯】合【大建中湯】加減
組成:桂枝3錢、白芍6錢、炙甘草6錢、生薑3錢、大棗3錢、飴糖4錢、黨參5錢、吳茱萸3錢、蜀椒3錢、乾薑8錢。

二. 痞滿

  痞滿是由表邪內陷、飲食不節、痰濕阻滯、情志失調、脾胃虛弱等,所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滿悶不舒、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無脹大之形,為主要臨床特徵的脾胃病證。本證按部位可分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稱社「胃痞」。本節主要討論胃痞。

胃痞以自覺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痞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五脹大之形。常伴有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稍舒、大便不調、消瘦等症。發病和加重常與諸如暴飲暴食、恣食生冷粗硬、嗜飲濃茶烈酒、過食辛辣等飲食因素,以及情志、起居、冷暖失調等誘因有關。多為慢性起病,時輕時重,反覆發作,纏綿難癒。

診斷

1. 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痞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無脹大之形。
2. 常伴有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稍舒等症。
3. 發病和加重常與與飲食、情志、起居、冷暖失調等誘因有關。
4. 多為慢性起病,時輕時重,反覆發作,纏綿難癒。

鑒別診斷

1. 胃痛:胃痛與胃痞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脹滿,胃痞時有隱痛,應加以鑒別。胃痛以疼痛社主,胃痞以痞塞滿悶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壓痛,胃痞者則無壓痛。
2. 鼓脹:鼓脹與胃痞同為腹部病證,且均有脹滿之苦,鼓脹早期易與胃痞混淆。鼓脹腹部大膨隆,脹大之形外現;胃痞則自覺滿悶痞塞,外無脹大之形。鼓脹按之腹皮繃急如鼓;胃尷胃脘部按之柔軟。鼓脹有脅痛、黃疸、積聚等疾病病史;胃痞可有胃痛、嘈雜、吞酸等胃病病史。
3. 胸痺心痛:胸痺心痛常伴有脘腹滿悶不舒,胃痞常伴有胸膈滿悶,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不同,應予區別。胸痺心痛屬胸陽痺阻,心脈瘀阻,心脈失養為患,以胸痛,胸悶,短氣為主症,伴有心悸、脈結代等症狀;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症,多伴有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則舒等症狀。
餈諯f要點:心下痞塞,胸膈脹滿,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

辨治

1. 實痞:痞滿能食,持續不減,按之滿甚,大便多秘,為實痞。

(1)症狀:胃脘痞滿,灼熱急迫,按之滿甚,心中煩熱,咽乾口燥,渴喜飲冷,身熱汗出,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餈踼珥n點:胃脘痞滿,灼熱急迫,心煩便秘。 ─ 胃熱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
組成:大黃3錢、黃連3錢、黃芩3錢、蒲公英5錢、枳實3錢。
(2)症狀:胃脘痞滿,按之尤甚,噯腐吞酸,噁心嘔吐,厭食,大便不調,苔厚膩,脈弦滑。
餈踼珥n點:胃脘痞滿,噯腐吞酸。 ─ 飲食停滯
方藥:【保和丸】加減
組成:炒山楂3錢、炒神麴3錢、炒萊菔子3錢、陳皮3錢、法半夏3錢、茯苓3錢、枳實3錢、佛手5錢、布渣葉5錢、厚朴3錢。
(3)症狀:脘腹痞滿,悶塞不舒,胸膈滿悶,頭重如裹,身重肢倦,噁心嘔吐,不思乞`飲食,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膩,脈沉滑。
餈踼珥n點:脘腹痞滿,身重,口淡,噁嘔,不思飲食。 ─ 痰濕內阻
方藥:【平胃正氣散】加減
組成:蒼朮3錢、厚朴3錢、大腹皮5錢、白芷3錢、紫蘇葉3錢、茯苓3錢、制半夏3錢、白朮3錢、陳皮3錢、桔梗3錢、藿香3錢、甘草3錢、薤白3錢、石菖蒲3錢、枳實3錢。
(4)症狀:胃脘痞滿悶塞,脘腹不舒,胸膈脹滿,心煩易怒,喜大息,噁心噯氣,大便1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脈弦。
餈踼珥n點:胃脘痞滿悶塞,胸脅苦滿,喜大息,情志相關。 ─ 肝鬱脾虛
方藥【四六香藥】
組成:柴胡3錢、炒白芍泗7、枳穀3錢、陳皮2錢、制香附5錢、蘇梗5錢、佛手5錢、炒白朮3錢、烏藥3錢、茯苓3錢、法半夏3錢、香櫞3錢、砂仁3錢。

2. 虛痞:痞滿不能食,時重時減,喜揉喜按,大便多溏,為虛痞。
症狀:胃脘痞悶,脹滿時減,喜溫喜按,食少不飢,身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或虛大無力。
餈踼珥n點:胃脘痞悶,喜溫喜按,食少便溏,身倦。 ─ 脾胃虛弱
方藥:【加味枳實消痞湯】加減
組成:黃蓍5錢、枳實5錢、黨參3錢、茯苓3錢、白朮5錢、甘草3錢、炒麥芽3錢、法半夏3錢、炒神麴3錢、乾薑3錢、黃連2錢。
【補中異功湯】
組成:黃蓍3錢、黨參3錢、白朮3錢、茯苓3錢、山藥3錢、砂仁3錢、陳皮3錢、升麻3錢、柴胡3錢、防風3錢、炙甘草3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