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澳軼事錄 之九十八
尊王公宮的那些事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全國各地興起新文化運動,在其影響下,溜江民眾也積極響應,利用尊王公宮興辦閱書報社,適應潮流,提倡新文化,喚起民眾,啟迪民智,因而後來鄉民們都將尊王公宮稱為書報社。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實行保甲制,尊王公宮曾一度被當局設為保甲辦事處,充當國民黨政府欺壓人民的工具。 在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為了標榜其抗日的幌子,也曾經派駐防軍駐紮在尊王公宮內,以瞞騙民眾,宣揚其抗戰的功績。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由於溜江小學學生數大幅度增長,陳氏下宗祠堂和許氏宗祠的教室容納不下,因此又借用尊王公宮作為學生教室,以緩解學校校舍之需。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需要,漁業隊成立漁業合作社,即利用尊王公宮作為漁業生產合作社的社址。 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當時形勢的需要,尊王公宮曾一度作為群眾的糧食供應服務站,為人民群眾提供買糧方便。 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尊王公宮經過重修建設,恢復原狀,宮貌煥然,是為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