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博士 陳曉明


 


脾系病


三. 嘔吐

  嘔吐是由於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的,以飲食、痰涎等胃內之物從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為臨床特徵的一種病證。對嘔吐的釋名,前人有兩說 ─ 一說認為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乾嘔;另一認為嘔以聲響名,吐以吐物言,有聲無物曰嘔,有物無聲曰吐,有聲有物曰嘔吐。口9與吐常同時發生,很難截然分開,因此無細分的必要,故近世多並稱為嘔吐。

  嘔吐的臨床表現不盡一致,常有噁心之自兆,其作或有聲而無物吐出,或吐物而無聲,或吐物伴有聲音;或食後即吐,或良久復出;或嘔而無力,或嘔吐如噴;或嘔吐新入之食,或嘔吐不消化之宿食,或嘔吐涎沬,或嘔吐黃綠苦水;嘔吐之物有多有少。嘔吐常有誘因,如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寒暖失宜,以及聞及不良氣味等因素,皆可能誘發嘔吐,或使嘔吐加重。本病常伴有噁心厭食、胸脘痞悶不舒、吞酸嘈雜等症。嘔吐多偶然發生,也有反覆發作者。

  診斷

1. 具有飲食、痰涎、水液等胃內之物從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的臨床特徵。也有乾嘔無物者。
2. 常伴有脘腹不適、噁心納呆、泛酸嘈雜等胃失和降之症。
3. 起病或緩或急,常先有噁心欲吐之感,多由飲食、情志、寒溫不適,聞及不良氣味等因素而誘發,也有由服用化學藥物、誤食毒物所致者。

  鑒別診斷

1. 反胃:反胃與嘔吐同係胃部病變,同係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同有嘔吐,故反胃亦可歸屬嘔吐範疇,但反胃又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和病機,因此嘔吐應與胃相區別。反胃病機為胃之下口障礙,幽門不放,多係脾胃虛寒所致,症狀特點是食停胃中,經久復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食後或吐前胃脘脹滿,吐後轉舒,口嘔吐與進食時間相距較長,吐出量一般較多;嘔吐的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症狀特點是嘔吐與隹食無明確的時間關係,吐出物多為當日之食,嘔吐量有大有小,食後或吐前胃脘並非一定脹滿。
2. 噎膈:噎膈雖有嘔吐症狀,但其病位在食管、賁門,病機為食管、賁門狹窄,賁門不納,症狀特點是飲食咽下過程中梗塞不順,初起並無嘔吐,後期格拒時出現嘔吐,係飲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嘔吐與進食時間關係密切,因食停食管,並未入胃,故吐出量較小,多伴有胸膈疼痛,噎膈病情較重,病程較長,治療困難,預後不良;嘔吐位在胃,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症狀特點是進食順利,食已入胃,嘔吐與進食無明確的時間關係,嘔吐量有大有小,可能伴有胃脘疼痛。
→辨證要點:胃內之物從胃中上涌,自口而出。

辨治

1. 實證:起病較急,常突然發生,病程較短,嘔吐量多,嘔吐如噴,吐物多酸腐臭穢。

(1).症狀:嘔吐食物,吐出有力,突然發生,起病較急,常伴有惡寒發熱,胸脘滿悶,不思飲食,舌苔白,脈濡緩。
→辨證要點:嘔吐食物,吐出有力,起病較急,伴寒熱。 ─ 外邪犯胃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
組成:藿香3錢、紫蘇葉3錢、白豆3錢、丁舶0.5錢、白芷3錢、大腹皮5錢、茯苓5錢、白朮3錢、法半夏3錢、陳皮2錢、厚朴3錢、桔梗3錢、甘草3錢、生薑3錢、大棗3枚。

(2).症狀:嘔吐物酸腐,脘腹脹滿拒按,噯氣厭食,得食更甚,吐後反快,大便或溏或結,氣味臭穢,苔厚膩,脈滑實。
→辨證要點:嘔吐物瑙腐,噯氣厭食,吐後快。 ─ 飲食停滯
方藥:【保和丸】加減
組成:炒山楂3錢、炒神麴3錢、炒萊菔子3錢、陳皮3錢、法半夏3錢、茯苓3錢、連翹3錢、砂仁3錢、布渣葉5錢、厚朴3錢。

(3).症狀:嘔吐物多為清水痰涎,胸脘滿悶,不思飲食,頭眩心悸,或嘔而腸鳴,苔白膩,脈滑。
→辨證要點:嘔吐物多為清水痰涎,頭眩心悸。 ─ 痰飲內停
方藥:【二陳湯】合【苓桂朮甘湯】加減
組成:生薑6錢、陳皮3錢、法半夏3錢、茯苓5錢、桂枝3錢、白朮3錢、甘草3錢。

(4).症狀:嘔吐吞酸,噯氣頻作,胸脅脹滿,煩悶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嘔吐吞酸更甚,舌邊紅,苔薄白,脈弦。
→辨證要點:嘔吐噯氣,胸脅苦滿,情志相關。 ─ 肝氣犯胃
方藥:【四逆散】合【香蘇散】加減
組成:柴胡3錢、枳穀3錢、白芍3錢、紫蘇葉3錢、法半夏3錢、茯苓3錢、生靼3錢、甘草3錢、陳皮2錢、制香附3錢、旋覆花3錢、竹茹3錢、炙枇杷葉3錢、鬱金3錢。

2. 虛證: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吐物不多,嘔吐無力,瓃臭不甚,體力低下。

(1).症狀:飲食稍有勞倦,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辨證要點:嘔吐,勞倦即作,納呆,脘痞,口淡,倦怠。 ─ 脾胃虛弱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組成:黨參3錢、茯苓3錢、白朮3錢、甘草3錢、砂仁3錢、木香2錢、陳皮3錢、法半夏3錢、丁香1錢、吳茱萸3錢。
→辨證要點:要點1伴口乾煩躁。 ─ 脾胃虛熱
方藥:【橘皮竹茹湯】加減
組成:橘皮3錢、竹茹5錢、大棗3枚、生薑3錢、甘草3錢、生曬參3錢。

(2).症狀:嘔吐反覆發作,但量不多,或僅吐唾涎沬,時作乾嘔,口燥咽乾,胃中嘈雜,似飢而不欲食,舌紅少津,脈細數。
→辨證要點:嘔吐反覆發作,量少,乾嘔,嘈雜。 ─ 胃陰不足
方藥:【麥門冬湯】加減
組成,:麥冬5錢、生曬參3錢、薑半夏3錢、粳米3錢、大棗3枚、甘草3錢、石斛5錢。

  四.泄瀉

  泄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為臨床特徵的脾胃腸病證。泄與瀉在病情上有區別,糞出少而勢緩,若漏泄之狀者為泄;糞大出而勢直無阻,若傾瀉之狀者為瀉,然近代多泄、瀉並稱,統稱為「泄瀉」。泄瀉以大便清稀為臨床特徵,或大便次數增多,糞質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糞質清稀,甚至如水狀;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無膿血。泄瀉之量或多或少,泄瀉之勢或緩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適、腹脹腹痛腸鳴,食少納呆、小便不利等症狀。起病或緩或急,有反覆發作史,常由外感寒熱濕邪,內傷飲食情志,勞倦,贓腑功能失調等誘發或加重。

  診斷

1. 具有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的臨床特徵。其中以糞質清稀為必備條件。
2. 常兼有脘腹不適、腹脹腹痛腸鳴、食少納呆、小便不利等症狀。
3. 起病或緩或急,常有反覆發作史。常因外感寒熱濕邪、內傷飲食情志、勞倦、贓腑功能失調等誘發或加重。

  鑒別診斷

1. 痢疾:痢疾與泄瀉均屬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的病證。痢疾以腹痛,里急後重,便下赤白膿血為主症;泄瀉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症,其大便中無膿血,也無里急後重,腹痛也或有或無。
2. 霍亂:霍亂是一種卒然起病,劇烈上吐下瀉,吐瀉併作的病證。泄瀉與霍亂相比,同有大便清稀如水的症狀,故需鑒別。霍亂的發病特點是來勢急驟,變化迅速,病情兇險,起病時常先突然腹痛,繼則吐瀉交作,所吐之物均為未消化之食物,氣味酸腐熱臭,所瀉之物多為黃色糞水,或如米泔,常伴有惡寒發熱的症狀,部分病人在吐瀉之後,津液耗傷,迅速消瘦,或發生轉筋,腹中絞痛,若吐瀉劇烈,則見面色蒼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陽衰之危候。而泄瀉只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症,一般起病不急驟,瀉水量不大,無米泔水樣便,津傷較輕,無危證。
→辨證要點: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甚如水樣。

  辨治

1.急性泄瀉

(1)症狀:泄瀉清稀,甚則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伙食少,苔白膩,脈濡緩。若兼外感風寒,則惡寒發熱頭痛,肢體痠痛,苔薄白,脈浮。
→辨證要點:泄瀉清稀,甚如水樣,腹痛腸鳴,寒熱。 ─ 寒濕泄瀉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
組成:藿香5錢、紫蘇葉3錢、炒防風5錢、白芷3錢、大愛皮5錢、茯苓5錢、炒白朮3錢、法半夏3錢、陳皮2錢、炒厚朴3錢、桔梗3錢、甘草3錢、生薑3錢、大棗3枚。

(2)症狀: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或身熱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辨證要點: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氣味臭穢,肛門灼熱。 ─ 濕熱泄瀉
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合【香連丸】加減
組成:煨葛根8錢、黃芩3錢、萸黃連3錢、甘草2錢、馬齒莧5錢、木香2錢。

(3)症狀:瀉下稀便,臭如敗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脹滿,腹痛腸鳴,瀉後痛減,噯腐西`酸臭,不思飲食,苔垢濁或厚膩,脈滑。
→辨證要點:瀉下稀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噯腐酸臭。 ─ 傷食泄瀉
方藥:【保和丸】加減
組成:炒山楂3錢、焦內金3錢、炒神麴3錢、炒萊菔子泗7、陳皮3錢、法半夏3錢、茯苓3錢、火炭母3錢、布渣葉5錢、厚朴3錢。

2. 慢性泄瀉:

(1). 症狀:因稍進油膩食物或飲食稍多,大便次數即明顯增多而發生泄瀉,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時瀉時溏,遷延反覆,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辨證要點:飲食稍多即泄瀉,倦怠。 ─ 脾虛泄瀉
方藥:【參苓白朮散】合【黃蓍建中湯】加減
組成:黨參3錢、炒白朮3錢、茯苓5錢、炙甘草3錢、砂仁3錢、陳皮2錢、桔梗3錢、扁豆3錢、山藥5錢、蓮子3錢、熟薏苡仁3錢、炙黃蓍5錢、桂皮3錢、炒白芍6錢、生薑3錢、大棗3錢。

(2)症狀: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瀉下完谷,瀉後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痠軟,舌淡苔白,脈細弱。
→辨證要點:五更瀉,瀉下完谷,小腹冷痛,四逆。 ─ 脾腎陽虛
方藥:【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湯】加減
組成:熟附子3錢、炮薑5錢、焦白朮3錢、乾薑8錢、吳茱萸3錢、炙甘草3錢、米炒黨參3錢、補骨脂3錢、肉豆蔻3錢、蓮子3錢、陳皮2錢、五味子3錢。

(3)症狀:每逢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即發生腹痛泄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腹痛即瀉,瀉後痛減,矢氣頻作,胸脅脹悶,噯氣食少,舌淡,脈弦。
→辨證要點:情志相關,腹痛即瀉,瀉後痛減。 ─肝鬱脾虛
方藥:【痛瀉新方】
組成:炒白芍6錢、炒防風5錢、青皮2錢、烏藥3錢、炒白朮5錢、陳皮3錢、百合3錢、山藥5錢、煨訶子5錢、桂枝3錢、焦瞗雞內金3錢、炙甘草3錢、生薑3錢、大棗3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