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中醫師 許 聖 品
類風濕關節炎是以關節組織慢性炎症性的病變為主要全身性疾病。它以手、足小關節腫、痛起病而侵犯多個關節,並呈現對稱性。並可伴有關節外的系統損害,當軟骨、骨質受累時,也可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一般而言女性發病為男性的2-3倍。其臨床表現:
1. 手足小關節腫痛,侵犯多個關節,呈對稱性並伴有晨僵。
2. 關節外表有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胸膜炎、貧血及腎臟損害。
3. 當體檢活動期時,掌指關節腫脹、壓痛並有握力下降。
中醫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辨證論治:
一. 風濕相搏,郁而化熱;關節引起腫痛,有灼熱感,伴有肌肉酸痛,自汗惡風。舌質紅降、苔白或黃膩,脈弦緩或數澀。治則為祛風除濕清熱。代表方: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
二. 寒濕凝滯,聚痺困痛;關節劇痛如掣,四肢拘急困重,不可屈伸,惡寒肢冷,困重,苔白而潤滑,脈弦或沉緊。治則為溫經散寒除濕;代表方:烏頭湯合木附湯加減。
三. 痰瘀互結,關節漫腫;關節僵硬變形,活動不便,痛有定處,或痛如針刺,活動不便而且牽強。口乾口燥,舌質紫暗,苔白膩且偏厚芒,脈澀或弦或滑。治則為化痰通絡,行血止痛祛濕。代表方:二陳湯合活絡丹加減。
四. 肝腎虧虛症;病程較長,關節伸屈不利,或痲木不仁,腰膝疼痛,畏寒喜溫,陽萎早泄。舌質淡黃,苔白,脈細數。治則為補益肝腎,祛風止痛。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
五. 腎陽虛微症:患者關節腫大,僵硬冷痛,惡寒,四肢厥冷,小便清長。舌質淡白,苔薄膩,脈沉遲。治則為“金匱”腎氣丸合生脈散加減。
除上述的中醫藥辨證論治外,介紹一中醫驗方以供參考採用:「螞蟻丸」
螞蟻20g 人參30g 黃30g 當歸20g 桂枝20g 老鶴草20g 秦艽20g 桑寄生30g 雞血藤20g 羌活30g 獨活30g 淫羊藿20g
巴戟天20g 薏苡仁40g 丹參30g 威靈仙30g 蒲黃30g 牛膝30g 木瓜30g 共有二十味中藥,將之攪粉蜜丸,每次服食12克至15克,溫水送服。
本病亦可用針灸、艾灸進行治療:
主要選擇的穴位有:曲池、外關、內關、陽陵泉、大椎、肩、合谷、陽池、陽溪、陽谷、三陰交、太沖、照海等穴位。每次穴位治療時間三十分鐘至四十五分鐘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