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尿失禁的認識與治療

中醫師 許 聖 品 


 

  祖國醫學對本病早已有記載,屬小便不禁,遺溺的範疇。最早從「內經」就有所記載。例:「素問•宣明五氣論」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等記載。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十分複雜,並非年齡因素。本病雖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心理負面影響極大。

  現代中醫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廣泛的臨床實踐,顯示了治療尿失禁有著良好的療效。

  尿失禁的病因病機:

一. 臟腑虧損,膀胱虛寒
  五臟六腑中肺主氣機,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若肺虛則治節失司,則膀胱不約;脾主運化,若脾氣虛,則中氣下陷,則水道制約無權而自溢;腎主水,若腎虛下寒,不能溫化水液而尿自遺而失禁;肝氣虛弱而不條達也會形成尿失禁;心與小腸為相表裡,一旦心氣虧損虛,則小腸傳送失度而引起尿失禁。

二. 五臟六腑,濕熱下注
  患者平素嗜酒,易造成濕熱蘊結於下焦,下注膀胱,膀胱因失約而引起尿失禁。

三. 五臟六腑,積濕蓄血
  瘀血聚積於膀胱,阻於尿道,脬氣不固而造成尿失禁。多見於老人,病後體虛者居多而形成尿失禁。

  中醫對尿失禁辨證施治:

一. 腎虛失約型:症見頭眩目花,腰脊酸軟、神疲乏力、畏寒怯冷、形體消瘦、動則心悸氣短,每當咳嗽,打噴嚏,舉物之時均會溢尿。或有遺精和陽痿,尿清稀、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無力。
  方藥:方用「菟絲子丸合桑螵蛸散」治療。
  藥用:生黃30g、山萸肉12g、菟絲子20g、金櫻子15g、龍骨2g、牡蠣20g、益智仁18g、補骨脂12g、伍味子10g、五倍子10g、芡實20g、山藥20g、杏仁10g、升麻12g、甘草5g。

二. 濕濁瘀滯型:症見形體肥胖,脘痞胸悶、口粘乏味、穀納不香,在咳嗽舉物時溢尿液尤甚,小便混濁、帶下黃濁、量多味腥、舌淡胖、苔白黃或厚膩、脈弦澀。
  方藥:蒼木12g、茯苓15g、陳皮10g、萆薢12g、莪木10g、菖蒲10g、升麻12g、柴胡10g、桑螵蛸15g、生黃30g、龍骨20g、牡蠣20g。

三. 針灸、艾灸治療:

針灸法:選主穴;內關、三陰交、氣海、中極。配穴;腎俞、膀胱俞、復留。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5分鐘行針一次,每日一次。

艾灸法:用艾條灸關元穴﹝肚臍下3吋處﹞和曲骨穴﹝肚臍下5吋處﹞,每日一次,七天為一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