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症的中醫療法 ─ 艾灸
中醫師 許 聖 品
“灸”字,說文解字作“灼”字解釋,是灼傷療法的意思。艾灸法是用艾絨或艾條再輔以其他藥物,包括行血化瘀、祛濕止痛的膏貼等,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或痛症患處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的功效帶入肌膚,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深入臟腑,溫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驅邪,達到防病和保健強身目的的一種“內傷外治”的療法。
“扁鵲心書”中記載:“紹興間,劉武軍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後入江湖為盜,曾遇異人,授以黃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瞍潤。後被擒,臨刑,監官為曰:“汝有異術,信乎?”曰:“無也,唯火力耳。每當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壯,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飢。至今臍下一塊如火之暖,豈不聞土成磚,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力也!”死後,刑官令剖其臍之暖處,得一塊 “非肉非骨”,凝然如石之物,即艾火之效耳。
艾灸在我國古代是一種延壽健康的保健法,被時人稱為長壽健身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靈樞徑”記載:“灸則強食生肉。”指艾灸有增進食欲,促進人體正常發育之功。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幼時多病,及至中年開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燒”,九十三歲時仍“視聽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過百歲還有精力著書立說。
公元五世紀,艾灸長壽健身術東傳日本,在醫學家和養生家的大力倡導下逐步推廣,現已風行日本,受益者越來越多。十七世紀中葉灸療又由日本傳入歐洲。灸法傳至西方以後,開始並未引起人們廣泛注意,使用艾灸者多是從亞洲返回歐洲的中醫針灸、艾灸師,直至十八世紀後更逐漸風行。艾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只要持之以恆,就能夠增強人體抵抗疾病,治療痛風諸症的重要“內病外治”的療法。並能推遲衰老的到來。
現介紹十大艾灸保健穴位,以供參考:
*無敵長壽穴位:足三里。
*益氣補腎穴位:神闕。
*培腎固本穴位:關元。
*健胃奇穴:中脘 。
*補腎壯陽穴:命門。
*強身健心穴:湧泉。
*退熱截瘧穴:大椎。
*清熱解毒穴:曲池。
*益氣助陽穴:氣海。
*婦科病殺手穴:三陰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