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 文 佳 作 共 賞
南宋圍頭置寨始末
陳 穎 舸
圍頭,地處晉江東南沿海突出部,圍頭灣的最外端,三面臨海,東面與臺灣一水相隔,西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突出,其灣澳深闊,可以避風和長久停泊,一直是南來北往船隻必經之地和停泊的理想場所。按清蔡永蒹《西山雜誌》的記載,有唐一代圍頭灣已得到充分的開發,唐開元年間航海家林鑾在圍頭灣建造七座石塔,“引入蠻船,恐被礁石”,其中最外端有象立塔,“屹立圍頭之巔”。圍頭同時也是泉州海防要地,“自南洋海道入州界,烈嶼首為控扼之所,圍頭次之”(烈嶼即小金門)。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著名的政治家、理學家、泉州知州真德秀在圍頭設置寶蓋寨,派兵駐守,雖元代被廢棄,但明初設立巡檢司以來,一直被歷代政府所重視。
南宋政權南遷之後,“盜賊屢作,上勤憂顧,置兵立戍”。 泉州作為“閩陬要會之地”得到朝廷的重視而增戍水軍,乾道八年(1172年)置水澳寨,淳熙十三年(1186年)在城南置寶林寨、城東置法石寨,隸屬于殿前司左翼軍,“為海道不虞之備者”。此時圍頭仍地處偏遠,且烈嶼“有土豪鄉兵可恃”,所以圍頭沒有備防。正由於沒有駐防,圍頭屢受外族、盜寇侵擾,如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間、淳熙間(1174—1189年)屢遭毗舍耶人的侵擾,而那時圍頭的地域範圍比現在來得大。
嘉定十年(1217年) 五月,福建浦城人真德秀以右文殿修撰首知泉州,此時海盜猖獗,“米商舶賈,間遭劫掠”。《宋史·真德秀傳》載其在任時“海賊作亂,將逼城,官軍敗衄,德秀祭兵死者,乃親授方略,擒之。”
嘉定十一年(1218年),海盜曾沖突圍頭。同年五月,在真德秀的強力清剿下,“至漳州沙淘,遂捕獲藏首趙希郤等,旬月之間,海道頓清”。真德秀因捕獲海盜設醮祈禱,詞雲:“尚祈遺孽之悉平,庶俾後虞之永熄”。為了長治久安,真德秀認為“沿海列戍,要在控扼得所,佈置得宜,士卒精練,器械整齊,舟楫便利而又習熟風濤”,於是選派觀察推官李方子、晉江知縣徐叔用、同左翼軍副將丘仝等人,“偏行海濱,審視形勢”。發現圍頭“正闞大海,南北洋舟船往來必泊之地,旁有支港,可達石井,其勢甚要” (石井即今安海),是一處具有重要軍事地位的地方,“而前此未嘗措置,此控扼之未盡得所”,若創立小寨,“上可接永寧,下可接烈嶼,前可以照應料羅、吳嶼等處,內可以控捍石井一帶港口,實為衝要” (吳嶼即今浯嶼,屬龍海市港尾鎮)。同時在圍頭建寨還有五個好處,“本州海道門戶,得以捍蔽,一也;設有緩急,動息易知,無倉卒奄至之患,二也;士卒習熟地利,易於捍禦,三也;坐而需賊,以逸待勞,四也;地勢如常山之蛇,首尾可以相應,五也。”
在圍頭置寨前期,真德秀更是體現出一向深入、細緻、踏實的作風。他認為“圍頭置寨,事屬創始”,“費用既多,尤當加審”,於是親力親為,“博訪寄居侍從等官及土居土人、鄉豪澳長之習熟地利者,皆謂圍頭置寨,委合事宜”。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蓋尋常客船賊船,自南北洋經過者,無不於此稍泊。蓋其灣澳深閣(闊),可以避風,一也;海中水鹹,不可飲食,必須於此上山取水,二也;當處居民,亦多與賊徒交通貿易,酒食、店肆色色有之,三也。居常客船、賊船,同泊於此,不測間多被賊徒劫擄而去,徑入深洋,不見蹤跡”,“賊船到此,多與居民交通,因而為盜”。在選址方面,有兩處可供選擇,一是高廣山下,“闞臨大海,一目皆盡,但地稍狹露,東厚西薄,可以暫住,不可久居”(筆者竊以為高廣山即是廣山);二是在高廣山后,“其地平廣、藏風”,可為“經久之計”。而後者也許就是後來圍頭寶蓋寨的位置,其範圍在今金井鎮圍頭村廣山至塘東村寶蓋山一帶。
經過一段時間實地勘察並斟酌眾人所言,真德秀於嘉定十一年(1218年)十一月上書《申樞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狀》,條列十一事,奏請樞密院措置,其申奏內容涉及在圍頭置寨之事甚多。其中:在置寨規格上申請“屯兵百人,預備舟船,預樁錢糧,悉照法石寨、永寧(寨)體例”;在調度寨兵方面,認為寶林寨水軍“重屯深居內地,未合事宜”,擬撥出二百人,其中八十人新屯圍頭;在招募水軍方面強調“須精銳,不可以老弱充數”,在招募梢(艄)工、碇手上則採取“仍與刺效用名目”的政策,“庶幾海濱強壯輕捷、習熟風濤之人欣然就募”;對泉郡諸水寨劃分巡界範圍,其中“自水澳以南,永寧、圍頭主之,每巡至漳州中柵界止”;在經費方面,則請求未到位的儘快到位,“如近蒙劄下支撥錢七千貫……止據撥到三千貫,自餘皆是虛數,已別具申外”,此外申請“撥降度牒一十五道”(按:唐宋時期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軍政費用),並加強財務監督管理,“責付本軍所委將佐,著實支用,某謹當嚴行督察,所造寨屋之屬,務令一一如法,不許分文虛費。候畢,開具帳狀支申”。同時真德秀體恤到圍頭新寨將士“正臨大海,風沙簸揚”、“時時在海,暴露日多”的勞苦,認為新寨將士任職時間以“二年為率,理作重雜”,“除獲到賊徒,別申朝廷,照條格推賞外,如止是巡綽有勞,界內無盜賊作過,亦許本軍保明,升差一次”,可見其對圍頭新寨的重視以及對將士在待遇上的政策傾斜。真德秀也非常注重效能,一面上書樞密院,一面“差人定寨基,計料創置”。最後經樞密院批復於嘉定十二年(1219年)二月二十三日劄至泉州,樞密院對置寨之舉批示“照所申事辦理,疾速密切措置”,對巡海分界問題批示“從所申事理,常切遵守施行”,對優待新寨將士政策批示“照所申事理,如見得委有勞效,即仰次第保明,申取朝廷旨揮”。二月二十六日,尚書省傳聖旨曰“令封樁庫,於見樁度牒內,支降一十五道付泉州,每道作官會八百貫變賣,將收到價錢做料,次支撥付左翼軍,專充創置新寨、添展舊寨等使用”。
圍頭新寨於嘉定十二年(1219年)落成,命名為寶蓋。在今金井鎮塘東村的東面有座寶蓋山,因其貌如蓋而得名,寶蓋寨名稱的由來或與此山有關。後來真德秀“移寶林兵百二十人戍之”,撥付平船一艘,水軍“正將衙立于法石,諸屯聽命焉”,寶蓋寨亦受其節制。關於寶蓋寨職官,真德秀曾奏請樞密院由諳熟海道、履立戰功的左翼軍守闕、進義副尉、訓練官吳世榮“權圍頭寶蓋寨準備將職事”。七月,真德秀以集英殿修撰知隆興府(今南昌)。
南宋時期建置寶蓋寨,這給圍頭的歷史寫下了濃厚的一筆,從此確立了圍頭作為泉州乃至祖國東南海防軍事要塞的地位,歷代有重兵防守,既守衛門戶,又保一方平安,沿襲至今且愈顯其地位的重要。真德秀雖在任時間不長,但其能心系社稷蒼生,造福一方,在肅清海盜、整飭軍政、鞏固海防、振興港口外貿等方面可謂費力良多,闕功甚偉。紹定五年(1232年)真德秀再知泉州時,出現百姓“迎者塞洛陽橋,深村百歲之老亦扶杖而出,城中歡聲地動”的盛況,而所有的這一切將與他的品行、節操、學識一起彪炳史冊、流芳千古。
【文•陳穎舸】
(本文引用部分來源於《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宋史·真德秀傳》、清道光《晉江縣誌》、蔡永蒹《西山雜誌》,不一一具詳)
鄉間的年糕
華 群
光陰流水,轉瞬又是深冬,丙申年年兜又將降臨了。常年除夕之前,市面上濃厚的節日氣氛,隨街可見,富有節日特色的珍饈佳品,糖紅色的年糕聲浪騰騰地大力推銷了。對年邁的難免勾起悠悠童少年時鄉下所見品嚐的另類年糕,亦別具特色風味。
市面上年糕是用糯米粉與紅糖和伴蒸製的。在咱鄉下稱這種食品叫做甜粿。鄉間習俗將“糕”與“粿”是通稱的。所以鄉間逢年過節蒸製的發粿亦稱發糕。市面上賣的也叫發粿。大塊拜天公的供品亦稱天公糕。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只是人們對其俗稱而已。在香港閩人密集的社區,發粿容易買到。
甜粿﹝年糕﹞在鄉下總是覺得比較上乘珍貴食品,因為糯米屬細糧,咱鄉下又不產稻谷。而發粿﹝糕﹞相對覺得粗製次之,這是對質素而言,但對禮品上的使用,這種小麥和蕃薯及溶糖製作的發糕其意義更函蓄豐富。因小麥及蕃薯是當地主要糧食,因地制宜,生生不息。
製作發糕是村婦們的拿手手藝。孩童亦樂於被使喚,幫忙去所內粿炊店買點酵母,予備再次發酵直至可供製作之需。發糕製作原料是用農曆四月份收藏的小麥,用石磨推研磨成麵粉﹝用篩斗過濾、精白為麵粉做發糕之用,麩頭做有餡的麩頭粿或窩窩頭﹞,和秋末冬初收成的蕃薯蒸煮熟後搓成泥狀,加溶糖,和伴發酵後製作蒸熟的。在大年除夕前二、三天,鄉間挨家挨戶都忙於蒸製糕粿。鄉間是用大鐵鍋,燒柴草的大灶台,配用多層的大蒸籠,這段日子到處空氣中飄散一股撲鼻的粿香味,爾憶猶新。節慶氣氛趨向濃烈了。
鄉間逢年過節炊蒸的這類粿糕,除品嚐外主要用於拜祭宗社、敬奉神明的供品之需。
發糕惹人喜愛,是因它的賣象特別,飽滿膨脹如花綻放,有花開富貴的好兆頭,好意頭的象徵,鄉里們即是平常拜神也鐘意市面上買發糕為供品。
隨著社會變革,鄉間面貌也發生變化,耕地拋荒,那有小麥耕種,要麼市場上買麵粉。即是蕃薯亦甚為稀貴了。家庭人口也少了,炊煮食具也現代化了,商品流通日趨發達。大部份家庭所用原始的大鍋大灶大蒸籠或被革新了,大量蒸製糕粿過年,日漸式微。盡管如此,但傳統的習俗仍然傳承。要過鄉間傳統的年兜癮,總會堅持自製,享受節慶的韻味,鄉間年糕飄香。
發粿 |
甜粿 |
仁愛無限
塵 衫
凌晨四點,晉江崇德路倍感寒冷,我卻無法準確的表達這個時刻,驅車前往養德養食館的人與馬路上打掃的環衛工人,所感受到的溫度。正如我無法準確表達,我是何種機緣參加仁愛心棧的活動並加入到一個傳遞愛心的團體當中來。但我很清晰的記錄了,水開時掀起鍋蓋,倒入有機大米、紅棗、葡萄乾……等十來種食材,整個廚房彌漫在水蒸氣裡。鍋裡的水溫上升了,廚房裡的氣溫上升了,當時的我,體溫也上升了。
後來我看到大連的仁愛心棧視頻,家人們在那冰天雪地裡奉粥,我很清楚的知道,晉江寒冬裡的仁愛心棧才剛剛步入春天。
崇德路是晉江最美的道路,春天裡,那闊葉榕會給崇德路更換著新衣,盡情地展示她的風姿。現在她又學會了一首柔美的曲子,每天清晨七點準時引吭歌唱。吸引路人放緩匆匆的步伐,人們紛紛駐足。“早上好,請喝一杯愛心粥”老菩薩們總能用感恩的心,面帶微笑迎接每一位路人,即使路人急促的經過,都能微笑的回眸,那是“祝您一天好心情”的溫馨景願。
心棧有了一個和合向善的團隊,不管男女老幼,都心懷感恩。這是鍋大鍋粥,但這鍋粥裡的料特別的足,特別的香。這種香猶如白玉蘭的淡雅,又如夏日裡荷花的清馨,沁入心扉,盈溢四方。
夏天的夜,特別的短,特別是週四的晚上,才剛忙完一天的工作,想休息一會兒,這就想到明早該早起熬粥,幾經不舍,別了今日時光,早早入睡。堅持是一種動態的定力,仁愛是一種入世的能力。每每看到準時來排隊接粥的醫院護工和環衛工人們,我心裡總是五味雜陳。他們為生活而堅持,他們為工作而堅持,他們很多定力有許多人做不到,淩晨四點早起,肩負重擔,哪怕是排個隊伍。他們很多能力有許多人做不夠,笑對人生,恪盡職守,或是回以真誠的感謝。有另一種仁愛與堅持,那是暑假裡都能見到一波一波的小朋子到心棧來,做環保也好,奉粥也棒,我又感於心棧一直的堅持,這種仁愛善慈現象正是我們想給于後人的財富。
我思考著這個夏天裡最熱的是什麼?是天氣?是脾氣?我敢肯定——是仁愛崇德心棧的人氣!這種人氣是一顆春種秋收的果實,是一種踐行為善的聚集,也是一份慈悲仁愛的傳遞。
綠葉落盡新芽初萌,崇德之路總是常青,人來人往的腳印在秋風掃過的落葉上蓋了個痕跡,心棧也因為有了相互傳遞而日漸龐大。粥客越來越多,越來越固定,顯得粥越來越少,愛越來越稀。煩惱總是不斷的變換著模樣出現,只有仁愛才能照出它的原形。其實成長不就是在經歷承擔,甚至是跌倒爬起的那一時刻嗎?人的內心其實是最為複雜的機器,經常會因外界的一句話或一個表情而卡頓,心棧是一個很好的加油站,可以續力,可以潤滑,可以讓我們滿血復活。誰比喻的好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來奉一粥,一天好心情。我經常在週五來“竊取”,用粥來提高心力。
仁愛崇德心棧一周年了,這一年裡,也許很多事沒能改變,但又有許多事靜悄悄的在改變。這一年裡,晉江多了,多了一個心棧,這個心棧正在溫暖著這座城市;這一年裡,心棧少了,少了一天奉粥,因為颱風被迫暫停一天只奉364天粥;這一年裡,我卻多多少少,多了感動,多了感恩,多了寬容,少了抱怨,少了執念,少了煩愁。其實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杯粥每天清晨七點在晉江愛心格子鋪前等著你來喝。
成動人生 幽默機智
陳 貽 景
幽默的談吐能使緊張的氣氛頓時顯得輕鬆活潑,能讓人感到說話人的溫厚和善意,使其觀點容易被人接受。
幽默是一種人生態度。幽默的話語無處不在,它已成為一種健康的文化和藝術,是人際交往的調節劑。幽默是一個人智慧的外現。在不愉快的氣氛籠罩下,幽默的言語可以顯露一個人的機智,聰敏。幽默是人生活中調味品。幽默就是生活中的鹽,有了它,生活本身有時也會變得趣味橫生,具有神奇的魅力。
幽默可以使愁眉苦臉者笑顏逐開,也可以使淚水盈眶者破涕為笑,可以為懶惰者帶來活力,也可以為勤奮者驅散疲憊,可以為孤僻者增添情趣,也可以使歡樂者更愉悅。生活中沒有一個人不喜歡風趣幽默的語言。幽默的話能抓住聽者的心,使對方平心靜氣,也可以使一些深刻的思想表達得更加生動和形象。
現在咱來說一題小故事:
漢武帝晚年很希望自已能長生不老。一天他與一個侍臣閒聊:相書上說,一個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長,壽命就越長,(人中)長一寸,能話一百歲。不知是真是假?東方朔聽了這話,知道皇上又在做長生不老之夢,臉上露出一絲譏諷的笑意。皇上見東方朔似有饑諷之意,喝道:“你居然敢笑話朕?”東方朔畢恭畢敬地回答:“我怎麼敢笑話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臉太難看了。”漢武帝問:“你為什麼笑彭祖呢?”東方朔說:“據說彭祖活了八百歲,如果真像皇上所說,(人中)長一寸就活一百歲,彭祖的(人中)就該有八寸長了,那麼,他的臉豈不是太難看了嗎?”漢武帝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東方朔以幽默的語言,用笑彭祖的辦法來勸皇帝。整個批駁機智含蓄,風趣詼諧,令怒不可遏的皇帝轉怒為喜,並且愉快地認輸。
這小故事形象地說明了幽默的本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幽默具有一種特性,一種引發喜悅,以愉快的方式娛人的特性幽默感是一種能力,一種瞭解並表達幽默的能力。
幽默是一種藝術,一種運用幽默和幽默感來增進你與他人的關係,並可對自已作真誠的評價的一種藝術。現代人需要幽默語言,如同魚之于水,樹木之于陽光。具有幽默感和幽默力量,是現代人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同時,與世界上所有的力量一樣,幽默的力量也不是萬能的,可是幽默的力量對你的生話確有實實在在的幫助。它幫助你以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環境和個人的生活,幫助你正視並恰當地估計和應付那些困擾你的難題,幫助你同他人的關係充滿溫暖與和諧,幫助你把許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幽默有助於你改善與他人的關係,促使你成功,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幽默,最重要的是幫助我們解除工作中的緊張狀態,明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以輕鬆的態度面對自已,以嚴肅的態度面對人生。如果反其道為之,我們就有煩惱了。不成熟的個性常常在於視自已為人際交往中的核心,而成熟則伴隨著視自己和群體有合適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