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與健康


陳 承 宗
 
  


 

  下肢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一種常見的靜脈疾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的姿勢很少改變,血液積聚下肢,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的靜脈壓過高造成的,靜脈曲張多發生在下肢。現在科學研究表示,除了長時間站立因素外,靜脈曲張與長時間坐立以及雌激素還有關係。和男性不同,女性的靜脈曲張大多數發生在城市辦公人群。

(一)靜脈曲張的危害:
  靜脈曲張患者一般時間較長,個別血管出現問題不會對身體有嚴重的影響,但是靜脈曲張的併發症導致出血、潰瘍,形成靜脈血栓等其他靜脈疾病。影響腿部美觀,對身體與生活有著嚴重的影響甚至威脅生命,所以患者要及時治療。

(二)靜脈曲張的症狀:
(1)腿部腫脹酸痛,明顯出現皮膚突出,曲張呈團狀或結篩狀。
(2)腿部有酸痛感,晚上重,早上輕。皮膚有色素沉著並且顏色發暗,皮膚有脫層,瘙癢。
(3)肢體有異樣感,發冷、潮熱,患肢變細變粗,皮膚有針刺感,奇癢感,麻木感,灼熱感。
(4)表皮溫度升高,有疼痛和壓痛感。
(5)趾(指)甲增厚,變形,生長緩慢或停止。
(6)壞疽和潰瘍產生。

(三)靜脈曲張預防: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身體缺乏鍛煉,每天坐在辦公室的人越來越多。導致靜脈曲張或其他靜脈疾病呈上升趨勢。所以預防靜脈曲張是每位長時間站立或靜坐工作者不可忽略的重要事情。

  專家建議:如果條件允許,請每天保持半個小時的運動、慢走、小跑、散步等,這些運動均可以讓腿部的血管得到鍛煉,從而預防靜脈曲張。

  如果你是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的工作者,或者腿部已經患有靜脈曲張的人們,請你及時穿著預防型壓力襪,可以緩解腿部不適並且可以預防靜脈曲張的發生。

 

醫食養生與健康


  民以食為天,平民百姓辛苦工作,其中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三餐的溫飽。可見”食〞在一般人生活中是何等重要。然而“食”在中醫角度中不僅只令人溫飽,而是有深遠的意義。

  “醫食同療”是中醫的一大特色,別看我們平常吃的食物,沒有什麼稀奇,其實,它們某種程度上也是藥,具有醫療保健作用。在中醫從來食物及藥物就難有一條清晰的界線,在日常小菜中,不難找到醫療保健作用的食物,好比平時吃的雞肉,它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和補虛健脾作用。

  保健養生是中醫另一個課題,中醫認為,平時注意養生保健,以達到全身正氣旺盛,是預防及達到長壽的最佳方法。所以有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的說法。

  但是保健不是一朝一夕可達到的,即使靠生活點滴而得。所以“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是不可以不吃飯的,這就是醫食養生的由來。醫食同僚和食得合宜。可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再談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預防勝於治療”是現代醫療發展的新路向,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是不能停留在“藥到病除”的層面,當今世界各國都在提倡“預防醫學”。我們中醫的食療保健及預防疾病、養生與生活三個方面。講的醫食養生就是體現預防醫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