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澳軼事錄 之八十一

留澳之前的最早寺廟 ─ 西宮

【陳 鴿】


 

  在“留澳”這地區還沒有村名之前的古代,估計應該是宋初的一千二百多年前,在這曾經是天然,優美的內港灣北岸,已有了一座曾經香火旺盛的寺廟─西宮。

  西宮,座落在“雙大斜”的路西的斜坡上,即雙大斜第一斜﹝台階﹞的西邊。以後留澳人都叫“西宮口”。西宮口在60年代人民公社時期,是南門點生產隊的耕地。西宮口前下面是一片開闊的平地,人稱“西埔口”,即現在入村拱門北公路地方,是街仔點的農地。此二處農地也即是由“西宮”而取名。

  “西宮”座東向西,旁邊是“雙大斜”渡口,西宮內供奉觀音菩薩。唐宋時期香火十分旺盛,晨鐘暮鼓,恰似“姑蘇城外寒山寺”。從“雙大斜”渡口上落的人均會入內參拜。西宮內曾住有三、四位尼姑,主持人稱叫“西姑”。

  興盛幾十年的西宮,由於港灣的變遷直到港灣淺窄而渡口停渡。香客漸少,香火消淡。曾經旺盛的“西宮”開始衰落至難以維持。以後其中三位尼姑也陸續離去,惟剩主持西姑一人冷清的維持。後來更因寺院不斷經風雨侵蝕年年損塌。正為“西宮”衰落憂心的西姑,夜裡夢得觀音菩薩點醒,“欲成正果,袈褸東頭有禪房”。數月後,西姑按菩薩指引,開始東行,一直走到“袈褸東”的最盡頭才發現一石洞,於是決定在此繼續修行。從此她就白天、晚上,來回破廟、石洞,修行、化緣。數年後,年老的西姑終成正果而圓寂在石洞口。第二天一場狂風巨浪將西姑的肉身帶入大海,傳說是菩薩將她帶走。三年後,又是一場天翻地覆的風浪,將一塊巨石推塞入洞口。不知過了多少年,每天都有三、四隻“加鴒鳥”從袈褸東的西姑房的洞中飛到留澳鄉中的山澗中,每天均來回三次,仿如西姑來回村中,神話傳說是西姑化為百鳥之神。

  西姑修道之洞,後人即將它稱為“西姑房”,所以位於留澳最東的地方卻被叫“西姑房”而不叫東大洞的傳說。【陳鴿】

【陳 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