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喜歡飲兩杯,三五相知聚首,親朋戚友喜慶宴會,大至隆重高貴豪華的國宴,都有舉杯祝酒的場面,歷代文豪、詩人:如晉陶淵明、唐李太白、杜甫,宋歐陽修、陸游、蘇東坡……等,似乎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成為千古名句。

  據香港特區資料公佈:中國人平均可承受最高酒精濃度,每一百立方公升血液中所含酒精不高出二百毫克,而每一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達到八十毫克,足以影響個人判斷力,容易感情衝動,產生幻覺及興奮,或者反應遲鈍,如果酒精含量高達一百毫克,會使人昏迷,甚至喪命。一個人若連續喝下半樽烈酒(如威士忌、拔蘭地),對身體已是十分危險,若連喝十罐啤酒,亦有可能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因此,不管你自命酒量如何之大,實在沒有必要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人共所知,酒精是一種對人體各器官會有損害的原生毒質,肝、膽、脾、腎、胃及心血管等疾病的形成往往因酒患而起。酒精能降低大腦的抑制過程,令低級中樞過度的興奮,酒後常有飄飄然之感,好像盡棄心中積悶,產生幻覺,時而感情衝動,喋喋不休,語無倫次,時哭時笑,手舞足蹈,大叫『我沒醉,再來一杯』如果真的再乾杯,大腦受抑制因而加深,以致反應逐漸遲鈍、嗜睡,『酒醉不知天與地』,甚至呼吸中樞麻痺而致命,詩仙李太白一生嗜酒,醉酒後不幸跌入江中失救而溺斃。杜甫亦喜歡暴飲,深受酒害,以致百病纏身,他的最後一首《登高》詩篇中,卻是『潦倒新亭濁酒杯』,悽涼而終。

  酒是少飲怡情而且無害,還有行氣活血的效用。如果視酒如命手不離杯,長年累月易生酒患,中醫稱酒積,有一條常用解酒藥方:葛花、樴椇子、花旗參、蒼術、土茵陳、蔻仁、陳皮、神生薑。方中的葛花、樴椇子能解酒毒,花旗參清腸胃積熱而且補氣效用,是本方主(君)藥。不妨一試。

  暴飲傷身,少飲怡情:『舉頭看天月當圓,捧酒敬月咱隨意』,又是另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