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甜如蜜

  位於東海漁村的家鄉,沒有水田耕種稻米只有黃土地種植番薯、大小麥、大豆、花生等,番薯便成為當地的主糧。生於斯長於斯的村民,都是吃番薯長大的人,對於番薯有一份特別的親切感,即使離鄉別井到海外謀生,依然喜歡煮食番薯或者曬乾的番薯片。

  甘薯原生地熱帶美州,明朝由南洋呂宋引入我國,因而得名番薯。據《金薯傳習錄》記載:福建長樂有位華僑名叫陳振龍,他到菲律賓經商,發現當地出產的甘薯產量甚高,當時呂宋屬西班牙統治,嚴禁甘薯外運,陳先生克服許多阻難,在明朝萬曆廿一年間,暗中將甘薯種由呂宋帶回福州,陳振龍和他兒子陳經綸在福州近郊種植甘薯,收獲甚豐。翌年,福建大旱歉收,當時福建總督叩金學曾,下令推廣種植高產的番薯,終於很快渡過了荒年。之後推廣至山東、河南、河北、兩廣等地。福建曾經流傳一首民歌:“不愛靈藥共仙丹,惟愛紅薯度荒年,何人遠來傳此種,陳公父子取洋番。”後人為紀念陳振龍先生等人,在福州建立一座《先薯祠》,1963年,郭沬若先生在紀念甘薯傳入中國三百七十週年,曾寫下《滿江紅》一闕,盛讚陳振龍先生不避生死而造福桑梓的精神。

  番薯屬旋花科植物,其塊根供食用,肉質含豐富澱粉,味甜美,生熟可食,為我國華南地區主要雜糧,可加工成副食品製成澱粉、粉條、粉絲、飴糖、地瓜酒、醋、果醬和罐頭食品。工業上製造酒精、檸檬酸、色素、人造橡膠、纖維等。

  番薯種類多,皮色不一,有紫、白、深紅、淺紅、深黃、淡黃。番薯肉色也不同,有紅皮又紅肉稱紅心番薯,含澱粉較多,甘甜如蜜。黃皮又黃肉叫香水番薯,香味最濃,白皮又白肉,稱白心番薯,較清淡,最適合病者食用。

  經驗提醒我們;凡消化不良、胃腸不時脹滿、胃酸過多者,不宜多食番薯。吃番薯感覺放屁多,失禮人,因為番薯含有氧化,在胃腸內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緣故。番薯含糖份高,易在胃內產生鹽酸,因此出現燒心(赤心),只要把番薯蒸熟煮透,可將氧化破壞,減少產氣,“放屁”、“赤心”的不良反應便可減少。

  大便硬實如彈丸的秘結者,可將白心番薯原條煮熟,然後加入少許燒酒拌勻食用,有潤腸通便效用。倘若體弱氣虛者,用炭火煨熟番薯而食之,也可達到通暢大便的好處。

  切勿食用爛番薯(黑斑薯),黑斑薯含有黑斑病毒,誤食會引起全身中毒,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心悸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請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