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澳軼事錄 之八十六

【聲 平】


 

 

 

【緊接上期】

  七月 俗稱鬼仔月

  男孩到了十六歲時,“敬七娘媽”要特別隆重,叫做“洗契儀式”,俗稱“做十六歲”。即謂孩子已經長大成丁,能獨立生活,無需七娘媽再操心了。但儀式規模的大小,就根據各家的經濟能力而定。生活不富足的,就從簡而辦。要是有錢人家,儀式就特別隆重了;要供奉一座較大的“七娘媽亭”,酬神供品如糖粿、發粿、角黍、雞蛋、五味碗、香花、香粉及金燭炮等都要十分豐盛。有的還專門請道士來“請媽”,祝願兒子健康成長,前途遠大。

  做十六歲,是謂『舞象之喜』,很多人還設筵席宴請親戚朋友,風光擺場一番;還應以一份比較能品嚐的食品分贈親友鄰舍,告以洗契喜事。

  初七日晚上,有很多人在夜半特地起床觀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這雖然是種傳說,然而在七月初七前後的日子裡,喜鵲的確特別多,人們都說牠們是專程來為牛郎織女搭橋的。

  十五日 中元節,俗稱“鬼仔節”,是一年三大節之一。家家戶戶都要敬備豐盛的五味碗,金銀服等供品,丈孝敬地基主公和祖先。一切供奉和清明節、年兜同樣的隆重。

  七月半有句俗諺:“不驚七月半鬼,只驚七月半水。”因為七月是颱風多發期,常因颱風引起暴雨,山洪爆發,海水高漲,造成嚴重自然災害,是人力不能避免的。而不管什麼鬼域,只要人們虔誠供奉,鬼神不但不會作祟,甚至還會暗中保庇,心理得到慰藉,就不必恐懼了,所以有這種說法。

【未完待續】